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中心 » 行业动态
毕节七星关区:点“菌”成金 带富一方
 [打印]添加时间:2020-08-10   有效期:不限 至 不限   浏览次数:354
 季夏时节,百草丰茂,山峦染绿。
 
  走进七星关区鸭池镇河坝社区香菇种植基地,一个个白色食用菌种植大棚异常显眼。
 
  大棚里,工人正忙着给菌棒喷水,一个个菌棒的出菇口上布满了或大或小的蘑菇,有的成团簇拥、鲜嫩肥硕,有的刚冒出白色小点、长势喜人。
 
  正是看好这一产业的前景,河坝社区贫困群众王利、张美英夫妇选择到基地务工。
 
  提起食用菌种植,夫妻俩乐得合不拢嘴:“种植食用菌让咱老百姓富起来,每天能挣上100多元,收入相当不错。”
 
  2018年,针对河坝面临的“地碎人少缺服务,分散种植效益低”难题,河坝社区因地制宜选择发展食用菌产业,按照“政府主导、合作社管理、公司主抓、贫困户参与”的模式,建设食用菌基地。
 
  点“菌”成金,一个小菌棒带富一群人。河坝社区的食用菌基地为成为周边群众致富路上的“加油站”。目前,基地建有育菇大棚63个,年收入达200万元。
 
  产业发展,做大、做优“蛋糕”,才有条件分好“蛋糕”。
 
  近年来,七星关区立足自然优势,因地制宜,结合资源优势,全面落实产业发展“八要素”,延长产业链、拓展产业幅,“深耕细作”食用菌全产业链,全区食用菌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强化组织领导,做特服务。成立了七星关区食用菌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担任第一副组长,区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精准调度、统筹安排食用菌产业发展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动全区食用菌产业发展。
 
  突出特色选育,做优品种。在保证香菇、平菇产值平稳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重点推进羊肚菌、大球盖菇种植,并将恒大集团在小吉场镇、鸭池镇、田坝桥镇等乡镇援建的1356个大棚用于种植羊肚菌、大球盖菇等,实现产值2160万元。同时,加快推动羊肚菌、红托竹荪等食用菌种植工作,助推食用菌特色化、规模化发展。
 
  加强政策扶持,强化保障。根据《毕节市食用菌产业裂变发展支持政策(试行)》要求,区委、区政府研究制定《关于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意见》,对食用菌产业经营主体建设的机耕道、水利设施、生产大棚基础设施及土地、农产品加工、品牌创建、贷款贴息等内容进行奖补扶持,增加了政策扶持对产业发展环节的覆盖面,有效激发了经营主体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积极性。
 
  强化利益联结,做深合作。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组织方式,由区属国有公司毕节盛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野鸡高歌种植有限公司等经营主体作为龙头企业,负责统一提供菌种、底料、遮阴网等物资以及技术指导、回购销售服务,村社一体合作社负责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农户通过土地入股等方式参与生产,并根据每个食用菌大棚收益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红,有效实现农户稳定增收。
 
  强化产销对接,做实共赢。强化农商联动、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积极开展食用菌产品的收购、销售工作,将食用菌和蔬菜配送推广至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乡镇学校食堂,实现营养餐、团餐配送全覆盖。同时,毕节盛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城区范围内设立了“盛丰蔬菜直销店”,进一步拓宽食用菌等蔬菜的区内销售渠道。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优势,在广州荔湾区设立4个农产品专区,积极开展农产品展销会,大力推介该区食用菌产品,推动更多食用菌产品销往省外。
 
  在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充分发挥毕节盛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引领带动作用,在鸭池镇、小吉场镇、观音桥街道等19个乡镇街道发展食用菌产业。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让“领头雁”带着群众闯市场。全区现有食用菌生产主体32家。
 
  截至目前,全区共完成食用菌种植3125万棒,产量超6800吨,产值达5500余万元,一朵朵食用菌撑起了群众的“致富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