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中心 » 行业新闻
普定靛山村:市场化运作破解食用菌发展难题 公司化经营富民路
 [打印]添加时间:2021-03-01   有效期:不限 至 不限   浏览次数:481
   走进普定县穿洞街道靛山村食用菌生产基地,白色的食用菌大棚里,一排排食用菌摆放错落有致,10余名工人来回穿梭,采摘新鲜食用菌;停在路边的货车上,基地管理人员江华正在将食用菌装车,几个来回以后,装满食用菌的货车即将运往冷库,集中发往贵阳。
 
  “我们基地生产的食用菌在市场上可是抢手货,刚拉到市场上,立刻就被抢购一空。”江华说,客户在收购时,对食用菌的品质、品相、颜色等要求比较高,基地生产的食用菌优势明显,完全不愁销路。据了解,靛山村现有食用菌大棚25个,种植食用菌总数量15万棒,年产香菇20万斤,销售额60余万,带动就业1800余人次,发放务工工资13万元。
 
  2017年,靛山村开始试种食用菌,由于缺乏经验,产业发展缓慢。“当时,食用菌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很陌生,每一步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自主经营期间基本没赚到钱。”靛山村村支书兼村主任褚代洋说。为此,靛山村按照"提高组织化程度抓合作、发展合作组织富农民”的发展思路,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运作方式,实行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合同化生产,找准企业和农户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和利益共同点,推动食用菌产业由无序到有序由产量型向产量、质量并重型发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找到技术人员来进行经营管理,技术人员出少量资金和技术,我们提供场地和大部分运营资金,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形成互利机制,通过市场化运作,将靛山村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起来。”褚代洋说,产业发展最终是要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收入得到增长。靛山村通过与食用菌种植技术人员合作,从食用菌棒的选购开始抓起,精细化进行食用菌管理生产,得益于此,靛山村食用菌产量、质量不断提升。
 
  种食用菌效益怎么样,褚代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棚有7000个菌棒,一年四茬下来能收170筐左右,每个大棚的产值就达到了19000元;一个菌棒管护生产成本5元,净利润在两元以上。”褚代洋说。“今年是我们第一茬采收,现在产量很高,一个棚能收几十筐食用菌,目前已经收了25万斤了。”管理人员江华说,食用菌生长温度在0到18度最佳,夏季温度不宜超过28度,靛山村气候很好,很适合食用菌种植。眼下正是食用菌采收时间,靛山村大棚基地里,像文开一样在基地务工,采摘食用菌的靛山村村民每天至少有10个。
 
  “年纪大了别的干不了,采食用菌也不累,很轻松,一天还能拿到90块钱的工资。”靛山村村民文开说,食用菌产业工期长,有活干就有钱赚。如今,靛山村食用菌产业已实现企业盈利、农户增收、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形成产业化经营机制。“下一步,村公司还将鼓励农户学习食用菌种植管理技术,自愿入股承包,各承包户兼任技术员,让食用菌成为推动靛山村发展的致富产业,带动更多村民就业增收。”褚代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