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河镇杨营村党员张国说:“过去我们吃的是窖水,当今吃的是洁净自来水。过去我们点的是煤油灯,当今用的是电灯。过去我们住的是土坯房,当今住的是砖瓦房。这些生活的变更,与党的老板是分不开的,我们要知党恩、报党恩,好勤学习,长大了以后要回报故国、回报故乡。”
在杨营村“村史馆”,村上的老党员张国正在为观光的师生报告党史故事和村情变迁。杨营村“村史馆”分为经历回首、奋斗进程、脱贫攻坚和党的建设四个板块,一张张对比鲜明的经历图片、一件件写满影象的老物件,再现了村落建党以来的经历变迁。党史学习教诲中,村党支部以“村史馆”为阵地,组织老党员和村干部担任疏解员,让群众在家门口学习党史、感受党恩。
马河镇杨营村党支部专职布告王秋霞说:“我们把“村史馆”作为党史学习教诲的载体,让老党员为群众和师生们疏解,从图片的展示、什物的展示,打听党史和村史的发展进程,让群众从中知党史、感党恩,以更大的干劲投入到乡下复兴中。”
在杨营村食用菌基地大棚,村民王国军正在行使喷灌体系进行洒水。他告诉,这两天因为修理管道停水,多亏村大将左近的井水接到了灌溉体系,解决了眼下香菇制造的用水之需。
马河镇杨营村村民王国军说:“今年村上引进了一股水,在香菇的发展期水再不忧愁。”
近期,村党支部在发展“为党旗添色泽、为群众办实事”观察排摸中,将易地搬家安设点群众反映强烈的香菇基地供水不稳定这一疑问参加清单,村团体经济拿出7000余元,购置了水泵、水管等装备,党员群众投工投劳进行施工革新,有用解决了这一困难。
马河镇杨营村党支部副布告贾琼说:“这个工程的实施,解决了供水不平常的疑问,降低了香菇制造老本,进步了群众收入,一个大棚每年能勤俭1000元水费。”
跑路多、往返跑,面对群众办事的诸多不利便,马河镇以解决群众现实困难为出发点,踊跃和省、市、县政务服无平台对接,全面发展网上办事大厅业务,引导群众不出家门上网解决证件、缴费、查询等业务,受到群众点赞。党史学习教诲发展以来,马河镇共列出单位及党员帮办实事清单39件,已实现33件,受益群众2000多人。
马河镇贺家川村村民张银萍说:“过去手续不齐备的话往返跑,当今工作人员说明了网上服无平台,办事的话网上一次性可以提交过去,特别的利便。”
马河镇便民服无中间干部杨菊霞说:“我们在这边的平台上可以看到他们的请求,在答应办结限期内给他们予以解决。当前我们网上请求率到达90%以上,停止当前,网上办结率到达了254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