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保存桌面 | 手机版 | 二维码
普通会员

湖北中兴食品有限公司

食用菌

新闻分类
  • 暂无分类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陈祥中:宝纛河畔的“食用菌大王”
新闻中心
陈祥中:宝纛河畔的“食用菌大王”
发布时间:2020-09-16        浏览次数:216        返回列表
   10月14日,岳西县和平乡太阳村龙咀组宝纛河畔的一处田野里,48岁的陈祥中正向周边群众示范桑枝木耳的田间管理技术。在他的身后,一排排木耳菌棒排列整齐,十分喜人。“今天看是黑点,过几天就变成了黑木耳。这个季节,木耳长得快,田间管理很重要。”陈祥中向群众讲解。
 
  1998年,陈祥中从外地返乡创业,开始接触和学习袋料香菇的种植技术。20多年来,他咬定“食用菌”产业不松劲,用心钻研种植技术,带领周边农户种植香菇、木耳,成为远近闻名的“食用菌大王”。
 
  “人勤快、脑筋活、肯钻研,搞食用菌的技术一流。”在宝纛河两岸,乡亲们说起陈祥中,都会伸出大拇指。
 
  1987年,陈祥中初中毕业后,回家干农活、挖草药。家境贫寒,他穷不失志。他边放边读古文《增广贤文》《三字经》,学到了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1991年,他到浙江金华务工,靠务实肯钻的劲头获得老板赏识,日常管理50多名职工。
 
  “我小孩1998年出生后,选择了回乡发展。当时乡里鼓励群众发展袋料香菇,并引进浙江的种植技术。我在浙江也接触过,觉得这个适合我们山区发展,就第一个报了名。从此,我和这香菇木耳结下了缘。”陈祥中回忆。
 
  看准了,就铆足了劲干。1998年,陈祥中做了5000棒香菇,赚了5000块钱。第二年1万棒、第三年2万棒。2005年,他瞄准桑枝木耳,高峰期时,他种了7万棒香菇、木耳,赚了20多万元。
 
  顺风顺水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和执着的追求。从原材料收集、制棒到灭菌、接种、养菌,再到下田、管理、采摘,陈祥中全程跟踪每个环节,做到精心把关。灭菌期间,他天天忙到后半夜,连续两个月未睡过一个整觉。
 
  食用菌生产,技术很关键。品种不良,灭菌不到位,往往出现菌棒大面积坏死。从接触食用菌的第一天,陈祥中就开始琢磨技术,积极开展菌种改良。他买来书本和试管,边学边实验,成功培育出适应本地山区的木耳菌种。2018年生产的桑植黑木耳,经过严格检测,远销马来西亚等地。
 
  “创业之初,政府的支持帮了我大忙。家乡的好山好水,让我们的产品富有竞争力。2018年,我注册成立思农家庭农场。下一步,我要更加努力地干。”陈祥中如是说。
 
  富小家,惠乡邻。在陈祥中的家庭农场,周边的贫困户找到了就业机会。近几年,陈祥中每年开出的工人工资有5万余元。同村民组的陈裕民、陈长流等贫困户通过发展桑枝木耳和香菇种植先后脱贫致富。
 
  小小食用菌,圆了陈祥中的致富梦。曾经的贫寒之家,建起小洋楼,购买了小轿车,走出了大学生。陈祥中坦言,有目标、有恒心,弱鸟先飞,久久为功,就会取得成功。(林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