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是生态农业的一个重要“链节”。利用各种工农业下脚料、野草和各种动物粪便来栽培食用菌,不仅可以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还可以建立一个多层次的生态农业系统。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是植物的主要成分,它们最难降解,而食用菌的菌丝至少有3种纤维素酶,可顺利地把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并将氮源迅速转化为蛋白质,碳源转化为碳水化合物,使有机废物进入食物链,加入生物循环系统。由此可见,发展食用菌是非常有必要的。
食用菌的培养料还可以多次循环利用。栽培过食用菌的培养料,其中养分得到了提高,被誉为“超级堆肥”。栽培过食用菌的培养料可作为饲料,因经过复合酶的分解,其纤维素降解50%左右,木质素降解30%左右,质地疏松,色、香、味俱全,营养价值相当于同量玉米,是禽、畜、鱼的优良饲料。
栽培过凤尾菇的稻草,易为沼气发酵微生物所利用,产气早,速度快。再用沼气渣种蘑菇,产量提高1/3。利用20%发酵渣,加80%棉籽壳种平菇,单产比纯棉籽壳高26%,互为有利。沼气肥水放入鱼塘养鱼,沼气渣养蚯蚓,蚯蚓喂鸡,鸡粪喂猪,猪粪再种菇,蚯蚓粪下地……这些过程,都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栽培食用菌的培养料还可种其它食用菌。经过菌类的降解,培养料的可溶性养分增加了,尤其是三羧循环中的有机酸,可以成为一种很好的碳源。菌类代谢产物中可能还存在着某些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可刺激另一种菌类生长。如种过草菇的棉籽壳可种平菇,生物效率50%。种过平菇的棉籽壳也可种草菇,生物效率26%~27%。
有些食用菌的培养料还可以进行二次栽培。比如用棉籽壳栽培平菇,在采完最后一潮,如果未感染病虫害,可将料面清理干净,剔松表层,补足水分,每平方米再加调好水分的湿棉籽壳5公斤,摊平压实,照常管理,经20天就可出菇,产量同前。再比如瓶栽的平菇采收1~2次后,可压块栽培,再采收1~2次,可埋入土中园栽。也可将压块栽培的采收2~3次后再园栽,或袋栽后园栽,或袋栽后块栽、块栽后园栽。
各种工农业下脚料及野草作为燃料一次利用,只能利用其能量的10%,还污染环境,作为肥料(秸秆还田),也是一次利用,只利用其中的有机质和矿物质,其产值为最佳循环利用的1/(39~75)。用来作为饲料“过腹还田”,为两次利用,只利用了有机质、营养物质和矿物质一部分,其产值为最佳循环利用的1/(31~68)。用作动物饲料,把动物粪便入沼气池,沼气渣水用作肥料还田,为三次利用,又可利用其能量的60%,其产值为最佳循环利用的1/(11~22)。最佳循环利用是在三次利用基础上,将沼气渣种菇,沼气水养鱼,食用菌废培养料养蚯蚓,蚯蚓用作禽畜鱼饲料,蚯蚓粪还田,使每一链节都无废物。由此可见,发展食用菌在生态农业中的作用是非常吸引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