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于2018年发布实施了《食用菌菌渣发酵技术规程》。食用菌渣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是优质的有机肥原料,具有营养全面、肥效长、易于被作物吸收等特点,对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防病抗逆、改良土壤等具有显著功效。
食用菌渣可与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湿垃圾等混合预处理,采用“微生物+复合分子膜”好氧堆肥工艺建堆发酵,生产有机肥料或营养基质土,实现食用菌渣的资源化利用。
复合分子膜堆肥工程技术,对环境适应性强,露天建堆。具有工艺简单、设备投入低、能耗低、发酵周期短、堆体大、产量高、免翻堆,发酵环境无气味,无大气污染,物料水分蒸腾快,堆肥过程无渗滤液,无地下水污染等优点,既可以把食用菌渣就地分散堆肥,也可以把食用菌渣集中起来规模化堆肥。
食用菌渣还田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菌群环境,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效,形成食用菌生态农业循环产业链。
食用菌渣有机肥还田,能降低农田化肥使用量,延伸食用菌产业链,进一步提高食用菌产业的经济效益,推动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食用菌菌渣生产优质有机肥施用于农作物,是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一条有效途径。
把污染变成资源,调整优化传统食用菌产业结构,打造“种养废弃物—食用菌—高附加值产品—菌渣有机肥”模式,既美丽了环境,又增加了收入,对推动乡村振兴的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现实的意义。